跳到主要內容

關於我們 / 勇氣工場主人

全人健康面面觀

                    楊瑞珠小傳

 

學    歷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諮商哲學博士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諮商碩士

淡江大學英文系學士

台南師專國小師資科美勞組

任    教

台灣國小美術教師

美國伊利諾州力州長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Fresno) 諮商研究所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諮商研究所教授

台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教育系學校諮商 

組織領導

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伊利諾州諮商學會理事長

伊利諾州生涯發展學會理事長

高師大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

專業認可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 Diplomate(代言人)

美國國家諮商師

美國整合營養Institute of Integrative Nutrition 認證健康教練

 

「我們的」勇氣生活工場與我

「我們的」勇氣生活工場取名理念是「大家一起來將全人身心健康知識化為個人和社會的生活行動」。眾多助人理論當中我選擇追隨阿德勒心理學,三十六年來讀遍他原著及其他追隨者的著作,也不斷參加北美及世界阿德勒心理學會會議,深深體會個體心理學是能在生活及助人専業具體操作的一套知識系統,它可以超越時代和不同文化社會的差異,這樣的信念在我的勇氣心理學英文本在美國紐約出版後也陸續有中文、韓文、及日文譯本出版中得到肯定。二零一四年二度回台任教時,受到幾位熱心的同事支持和鼓勵也創立了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透過不同課程設計培訓北中南上有心人士成為認証之親師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婚姻伴侶諮詢及讀書會帶領人,在教育界也有機會培訓服務弱勢兒少的多元文化生活及生涯教練。

 

現在,我在台美之間的旅人生活和太平洋兩端的社會責任需要我離開機構式生涯,進入較有自主的和彈性的生涯再建構。在台美幾個大學任教完三十幾年後,我自問:既然阿德勒被稱「自助心理學之父」,我是否應該在研究所教學之外,我是否也有社會責任在社區也推廣阿德勒心理學及其在人各項生活任務上的應用?阿德勒身心和社會互動之相互影響的整體觀一直如影隨形地影響我的諮商教學、研究、實務,和組織領導,now what?我如何能貢獻所學繼續協助縮短身心健康知識與行動間的距離?

 

阿德勒的「treat the whole person」的全人身心健康觀點在我個人生活上有很真切和正向的影響。我曾放棄安穩的小學教師生涯走過貧困的留學生生活,走出有暴力陰影的婚姻,體驗過讓我二度瀕臨鬼門關的不明疾病,十七年的單親生活,以及從甲狀腺亢進和慢性氣管炎發病後的自我療癒。其實在社會生活面向中和我過去一樣需面對挑戰的人並不少,很多人會感到有必要再成長或面對一些困境,又不覺得嚴重到需去醫院或診所晤談或拿藥,只能和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好友訴苦又怕叨擾人家。從賦權的角度來看,我開始思考或許代表不同領域的專家們可攜手提供社區導向的課程或諮詢服務。

 

早在1983-1985 年間我一面讀諮商碩士一面也取得了 Touch for Health (根據當時左腦右腦如何互動的有限科學發現)的證書。在Ohio State University諮商博班時修必選精神分析一門課,除了讀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原著外,自己也從腦神經的結構去解讀人的心理焦慮和自我催眠的練習。自2013年開始在專業進修中發現腦神經科學和表觀基因遺傳新論是諮商人員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為了預備生涯轉換,我也用了兩年的時間順利取得美國整合營養健康教練的證照。 課程中的講師是來自北美,澳洲、英國多位名醫(如Drs. Andrew Weil, Mark Hyman, David Aman, Deepak Chopra,Mehmet Oz等), 讓我在從事專業諮商三十年後終於有機會學習有科學和研究基礎的成果證實阿德勒的先見之明(請見教練認證訓練的主題如下)。

 從1983年赴美讀書開始便感覺回家的路其實很長,「我們的」勇氣生活工場將是自己和家鄉創意的聯繫窗口。本著阿德勒「treat the whole person」 的整體觀,課程及活動設計將結合最近在美國相當受重視的整合醫學和阿德勒心理及教育觀點,由我自己及我所邀請國內外的各領域專家們擔任講師,只要經費許可也將提供社會公益活動。為了預備這樣的生涯轉換,我先用了兩年的時間順利取得美國整合營養健康教練的證照。我很高興能有「喜願鳥數位文化空間」主持人嚴肇祺小姐(前阿德勒心理學會執行長)在台灣協助提供活動設計、視訊設備和活動空間。

 

近期相關著作

 

·     Yang, J. (2018). The Psychology of Courage: Striving and Overcoming “In-Spite-Of”. Invited manuscript as a chapter contribution a Festschrift for Paul Wong edited by L. Wang.

·   Yang, J. (2017). 楊瑞珠Will to Power, Striving, and Overcoming: The Pursuit of Wholeness. 27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Minneapolis, MN.

·    Yang, J. (2017). 楊瑞珠Holism and stress: Brain, mind, and society. In S. Wadhwa. (eds.). Stress in the modern World: Understanding science and society.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   Yang, J. (2017). 楊瑞珠Work and Stress. In S. Wadhwa. (eds.). Stress in the modern World: Understanding science and society.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   The Courage of Living, Acting and Dying: Meaning-Centered Intervention with Community Feeling. Invited speaker for the Summit on Meaning-Centered Interventions (with Vos, J., Alexander, B., Jacob, Y., Mayer, C., Neimeyer, R. Wong, P. ). Summit on Meaning-Centered Interventions. The 10th Biennial Meaning Conference, Vancouver, CA, August 2, 2018.

·  Yang, et al (2010), The Psychology of Courage: An Adlerian Handbook for Health Social Living (註:即楊瑞珠等著:勇氣心理學)

 

國際發表

 

·       Will to Power, Striving, and Overcoming: The Pursuit of Wholeness. Presentation delivered at the 27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Minneapolis, MN, July, 2017.

·     Counselor Self Awareness and Empowerment, Keynote speech at Taiwan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Association, September, 2016, Taipei, Taiwan    

·     The Irreducible Child: Social Feeling, Obstacles, and the Neuro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Paris, France, July, 2014.

·     Unlearning Oppression: From Collective Inferiority to Community Feeling. Presentation delivered at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 Atlanta, GA,. June, 2012 

·     Suffering, Will to Power & Healing: A Tradition of Adler and Nietzsche. Presentation at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 June, 2013, San Diego.

·     Discouragement, Disorder, and Development: Social Interest as Criteron for Mental Health. (with Rieko Miyakuni)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 June, 2013, San Diego.

·     Alfred Adler and Chinese Psychology. Keynote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6th Chinese Psychologists Submit. Beijing, China. August, 2012.

·     Spirituality as a Life Task. Presentation delivered at the Association for Spiritual, Ethical, and Religious Values in Counseling, Santa Fe, New Mexico. June, 2012.

 

相關專題工作坊 & 認證課程設計培訓

   

   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讀書會帶領人
   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親師諮詢/ 親子生活教練
   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成癮諮詢師 (With Dr. Mark Blagen)
   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婚姻伴侶諮詢師/讀書會帶領人
   多元文化導向兒少生涯/生活教練

 

 

 
 
您的身心和社會生活的和諧健康是「我們的」關懷
 
根據新近的基因表觀遺傳發現和神經科學研究指出大部分慢性疾病來自不良壓力反應,人們缺乏自我覺察及自我照顧知能,或著是經年累月地過著傷害自己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也指出我們的身心系統有其自然療癒智慧和能力。維也納個體心理學 創立者,阿德勒一向享有「西方的孔子」和「自助心理學之父」的美名。阿德勒及其追隨者以身心不可分割的整體觀指出我們的自我觀、人我觀和生命觀和我們的人際關係及社會互動息息相關,也決定性地影響了我們的症狀的產生以及自我療癒的效能。然而當今一般醫療系統著重提供「疾病管理或預防,較少有機會和時間為在社區裡看到為追求健康者提供個別化和有系統化的諮詢服務。最好的做法是在讓醫師協助診斷排除器官病變,若有需要須先進行疾病管理,再探討了解自己身心不適症狀的源頭和追求整體健康生活的改善。
 
「我們的」勇氣生活工場聚合一群跨領域但有共識的專業助人工作者,相信人有自我療癒和自我照護的權利及義務, 希望能提供一個交流平台,在參與者主動選擇的前提之下以現場或視訊方式舉辦公益講堂、主題式小團體課程、經驗是讀書會或個別諮詢。整體目標在於以有科學依據之整合身心健康資訊提高自我覺察之敏感度,探索及建立生活優勢與資源 ,並結合醫療、社區及教育支持系統,催化我們面對及克服挑戰、體驗能催化自我療癒的生活經驗和選擇、及追求人我和諧與改變的勇氣。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