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NFP:內向、善於直覺、感性、感知型】
你是天生的理想主義派,對自己的要求相當高,只要你覺得對的事情,你一定會嚴格地要求自己確實遵守,例如:你認為平常應該要多做善事的話,如果遇到有那種像服務性質的志工機會,你一定不會讓自己袖手旁觀,不過,你有個優點:你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你不會把這些原則也拿去要求你身邊的人。但是,要小心你有時候會有喜怒無常的缺點,必須改進。將來比較適合公益、人文等兼顧創意及服務性的工作。
 
給師長的說明:
這型的孩子,因為隨和的個性,比較容易被其他孩子佔便宜。天生敏感而且溫和,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因此,常常犧牲自己的需要去滿足他人的要求,如果沒有因此而受到尊重、甚至受到批評,會感到非常沮喪、自責。但即使他人給予肯定,自己也會自我批評。所以必須教導這型孩子學習自我肯定、獨立自主並承擔作決定的結果,可以免於吃悶虧。
INFP型的學生,有時候,因為還未學習到如何堅持自己的原則,所以常會有被人佔便宜的困擾,另外,這類的學生即使在學業上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卻仍會常常自我批評或自我懷疑,所以老師應該給予此型的學生多一點肯定、鼓勵,並且給予他們多一點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培養建立自我原則的概念。
INFP型的孩子,對於父母會有特別的需求,一方面強烈地希望能夠獲得獨立自主與自由,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夠與父母維持親密的關係,所以,這一類型的孩子常會在這兩者之間掙扎。
 
如何發展人格及開發潛能:
可在文化與藝術方面多做栽培。
協助孩子如何做好對自我、事物、時間的組織與管理,學習如何設定及達成目標。
多安排些書給孩子閱讀或唸給她/他聽,多上圖書館或書店。
接納孩子會有較強烈的情緒或感性表達方式,可訴諸其感情及價值取向來解決衝突與爭執。
容許孩子在參與投入活動之前先旁觀一陣子再說,讓他/他有獨處、自己玩的時間與空間,了解並尊重孩子有活在其想像世界的必要性。
在糾正孩子錯誤行為時,用溫和的語氣並保持視線接觸,不要發脾氣或大聲斥責。
支持孩子對求知、好奇與藝術表現的需求,鼓勵其用言語或圖畫表達感情,注意傾聽並幫助他/她說出想法與感受。
會影響孩子的事要儘早告知,讓他/他有足夠時間調適,並取得孩子的看法或點子,看看是否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替代方案。
INFP型:
這型的老師相當隨和,卻不是沒有個性的人,對於學生所提出來的要求,只要不是太過分、沒有侵犯到基本原則,你/妳一定是有求必應,所以你/妳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很近,比較沒有上下之分,不過,你/妳可以多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心而不只是放在心裡面。
 
INFP型的父母,只要不違背你/妳的原則,你/妳是非常隨和而且對於孩子的要求都有求必應,孩子也會把你/妳當作是朋友。你/妳可以學習如何多表達自己的期待與關愛,還有要注意的是,因為你/妳開放的態度,可能會讓有些類型的孩子無所適從。
 
 
 
您的身心和社會生活的和諧健康是「我們的」關懷
 
根據新近的基因表觀遺傳發現和神經科學研究指出大部分慢性疾病來自不良壓力反應,人們缺乏自我覺察及自我照顧知能,或著是經年累月地過著傷害自己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也指出我們的身心系統有其自然療癒智慧和能力。維也納個體心理學 創立者,阿德勒一向享有「西方的孔子」和「自助心理學之父」的美名。阿德勒及其追隨者以身心不可分割的整體觀指出我們的自我觀、人我觀和生命觀和我們的人際關係及社會互動息息相關,也決定性地影響了我們的症狀的產生以及自我療癒的效能。然而當今一般醫療系統著重提供「疾病管理或預防,較少有機會和時間為在社區裡看到為追求健康者提供個別化和有系統化的諮詢服務。最好的做法是在讓醫師協助診斷排除器官病變,若有需要須先進行疾病管理,再探討了解自己身心不適症狀的源頭和追求整體健康生活的改善。
 
「我們的」勇氣生活工場聚合一群跨領域但有共識的專業助人工作者,相信人有自我療癒和自我照護的權利及義務, 希望能提供一個交流平台,在參與者主動選擇的前提之下以現場或視訊方式舉辦公益講堂、主題式小團體課程、經驗是讀書會或個別諮詢。整體目標在於以有科學依據之整合身心健康資訊提高自我覺察之敏感度,探索及建立生活優勢與資源 ,並結合醫療、社區及教育支持系統,催化我們面對及克服挑戰、體驗能催化自我療癒的生活經驗和選擇、及追求人我和諧與改變的勇氣。

 

跳至網頁頂部